在神聖與世俗之間:巴代伊的情色理論

文/陳岡伯

8597994-3390465

賴守正教授在2012年譯注了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的《情色論》(L’Érotisme),可說是首次將這位對傅柯(Michel Foucault)、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等理論大師有深遠影響的法國哲學家引介進台灣。[1] 在導讀中,賴教授指出,對巴代伊而言,「情色則代表著人類踰越奇先天存在侷限與後天人為禁忌、脫『俗』入『聖』、不斷探索生命各種可能、追求極致經驗的企圖」(13)。神聖與世俗以及擺盪在兩者之間的人性張力,承襲自包括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思想,乃是巴代伊理論的基礎。對他來說,宗教經驗與性經驗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寫於1943年的《內在經驗》(L’expérience intérieure)一書中,巴代伊就明示了他所要探討的是人性中的「無神狀態」(the absence of God)。《內在經驗》與巴代伊的另外兩部著作L’Archangélique以及Sur Nietzsche,合稱為La Somme athéologique。《內在經驗》的英譯者Leslie Anne Boldt指出,巴代伊使用La Somme athéologique這樣一個書名是刻意要讓讀者聯想到十三世紀神學家阿奎那斯(St. Thomas Aquinas)的《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我們可以從athéologique與theologiae的對立看出巴代伊所企圖闡釋的「內在經驗」乃是一種無神的宗教經驗,也就是情色經驗。在此我們可以略約看到尼采的影子,宗教中我們平常視為神聖的事物:神話、信念、儀式等等,在其貌似崇高且超越(transcendental)的外衣之下,其實是尼采所謂的「人性的、太人性的」(“human, all too human”)赤裸欲望,巴代伊正是要揭露宗教以及根基其上的人類社會道德準則中隱含的情慾邏輯。

對於巴代伊思想的較容易產生的誤讀之一,就是認為他對宗教是採取全然批判的負面態度。賴守正在《情色論》導讀中點出:「宗教與情色之間的確存在著極其曖昧不明的辯證關係:兩者一方面水火不容,另一方面卻又互為因果,不可切割」(32)。這樣相生相剋的關係源自於巴代伊對人類活動的雙層次理解。巴代伊的思想建立在一個雙層次的世界觀之上:一個代表內在性(immanence)的神聖世界,以及一個受物的秩序(order of things)所制約的世俗世界。物的秩序則建立於人類工作的概念之上,人類工作目的乃是儲蓄資源;性作為生殖延續生命的手段,也是包含其中。這樣的秩序藉由理性與道德法則的制定來管理。

相反地,內在的神聖世界代表了宗教慶典的原始精神。充盈其中的乃是一種追求「狂暴且無條件的耗費」(Théorie de la Religion 49)、「如燎原之火般燒盡一切資源」(L’Érotisme 185)的失序歡宴狀態(an orgiastic state)。宗教在最原初狀態中提供了人類一個暫時逸軌(deviant)、不受工作與存續節制的神聖時刻,無視於生殖目的的情色正是能夠進入神聖的金鑰。從巴代伊對神聖的觀點來看,基督教也是可以充滿著性激情的:在聖經和神學/文學作品中人類/教會與上帝/耶穌之間的關係時常以夫妻或是愛人的隱喻方式呈現;十六世紀著名的聖女德肋撒(St. Teresa of Avila)被天使長矛刺穿心臟的狂喜幻象不論在文學或是藝術的呈現中都充滿著性暗示;十七世紀虔誠的英國玄學派詩人鄧恩(John Donne)在其詩作中也曾向上帝作出「蹂躪我吧!」(“ravish me”)這樣的激情呼告。[2] 對巴代伊來說,基督教的發展因為(如同阿奎納斯的神學論著所強調的)逐漸納入了理性與道德並以之建立起禁慾的傳統與教條,可說是扭曲了原初的神聖精神。

另一種可能的誤讀,則是認為巴代伊身為一位對情色情有獨鍾的哲學家,理所當然地提倡棄絕一切限制的全然欲望解放。如同賴教授在導讀中所指出的,「巴代伊原則上並不支持薩德(Marquis de Sade)『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的回歸自然,完全放任態度」(42),巴代伊認為世俗世界與神聖世界既互相衝突卻又互相支撐,性禁忌與踰越性禁忌的情色之間也是相同的關係。因為禁忌的存在,踰越才能夠被賦予意義:「成功的踰越,在踰越禁忌的同時,確保此一禁忌於不墜,以便從中獲取快樂」(92)。此辯證關係在現代情色中也能夠得到印證,禁忌不但沒有在情色中缺席,更是成為快感的重要來源。如果沒有禁忌的在場與踰越的實踐,情色就不是情色,只是如同動物交配般的目的性生殖行為或者在所謂「愛情」與婚姻框架之內溫良恭儉讓的性愛罷了。

閱讀《情色論》的過程中,讀者會察覺本書是以哲學和人類學的觀點探討情色,而一個可能出現的疑問則是:巴代伊的思想對於現今的大眾流行文化批評有何啟發之處?個人認為巴代伊除了在情色/色情場域中提供了一個從禁忌與踰越的角度出發的剖析著力點,也能夠被挪用於詮釋大眾影視作品中蔚為大宗的恐怖題材與所謂的「暴力美學」。美國作家桑塔格(Susan Sontag)在《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一書中,曾談及殘酷景象對人類目光的吸引力。我們在觀看那些受盡折磨、殘破不堪的肉體時,一方面感到噁心和厭惡,一方面卻又忍不住想要一窺究竟。桑塔格指出,這種想要觀看凝視他人苦難的欲望,不僅僅是源自於好奇心而已,其中更帶有一絲色慾(prurient interest):「所有展示對一具富有魅力肉體的侵犯的影像,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色情的」(95)。

我們如何面對以及解釋這樣一種理應被視為「變態」與「異常」的對殘虐的幽暗嚮往?桑塔格接著談到了巴代伊。這位被稱為「過度與踰越哲學家」(philosophe de l’excès et la transgression)的法國人在自己的書桌上擺了一張1910年在中國拍攝的相片,相片中展示著一個正遭受凌遲-「千刀萬剮」(the death of a hundred cuts)-的罪犯。他將這張相片放在書桌上以便每天都能夠仔細地觀看。這位手臂已被割去,全身有大半被剝去皮膚但依然殘喘著一口氣的受刑者面朝天際,臉上的表情卻似乎已經從痛苦中抽離,桑塔格認為巴代伊從其中看到一種宗教式的寧靜與狂喜(ecstasy)。他不盡然是藉由觀看旁人苦難得到快感,而是將苦難視為一種超越的狀態。

在《情色論》第八章中,巴代伊談到了宗教獻祭與情色之間的關聯。以動物甚至人類本身作為祭品,在儀式中被犧牲一直是宗教史上重要的元素,對巴代伊來說,以暴力殺害生命的經驗與情色經驗一樣,是超脫世俗、進入神聖的關鍵,因為如同賴教授在導讀中指出的,「面對存在的孤獨困境,死亡和性具有超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鴻溝,和異己他者融合成一體的交流、溝通能力」(14),藉由死亡與性,人類才能擺脫所謂「不連貫的生命」(des êtres discontunus)的狀態。巴代伊認為從利刃切開活祭品的肌肉、血液與臟器四溢的景象中,我們感受到了生命力量的充盈,所以「獻祭結合生命與死亡,一方面賦予死亡生命的洋溢,另一方面給予生者死亡的沈重、眩暈與開放。這是生與死的混合;但在其中,死亡同時也是生命的徵兆」(145)、「性交與獻祭所暴露的都是肉體。獻祭以器官的盲目抽搐取代了動物有序的生命。情色的抽搐也是同樣景致:它解放了洋溢的器官,任期盲目脫序超脫情人思慮過的意志掌控」(146)。這就是巴代伊從凌遲受刑者身上所感受到的超越經驗。

巴代伊這樣對暴力的另類「讚揚」似乎頗為駭人聽聞,但是也許我們可以反芻一下當我們在觀看流行文化中暴力情景時的心理反應;例如,當我們在觀賞像影集《雙面人魔》(Hannibal)中對於人類身體高度儀式化、既殘虐又極富美感的毀傷(maiming)、重組與擺弄時,是否感受到了一種奇異的肅穆感以及令人眩暈的恐懼與快感交雜?在影集中,當漢尼拔・萊克特博士詢問對殺人犯有心靈認同能力的警探威爾・葛拉漢(Will Graham)殺人的感覺如何時,葛拉漢答道:「我感到親密」(“I felt intimate”)。也許在迷醉於影視文化中的暴力景象的那一瞬間,我們也略約地領會到巴代伊那神聖的、無比親近人類原初本質的「內在性」(immanence)經驗。

 

註釋

[1] 宜蘭大學的賴軍維教授也曾在2010年的國科會研究成果發表會上發表〈巴塔伊的情色理論:從神聖的情色到情色的神聖〉,不過《情色論》當是首部巴代伊的論著以中文專書的形式出現在台灣學術界以外的大眾出版市場。

[2] 出自鄧恩的十四行詩 “Batter my heart, three-person’d God”。

 

引用文獻

巴代伊。《情色論》。賴守正譯。臺北:聯經,2012年。

Bataille, Georges. L’Érotisme. Trans. Mary Dalwood. San Francisco: City Lights, 1986.

______. L’expérience intérieure. Trans. Leslie Anne Boldt. New York: State U of New York P, 1988.

______. Théorie de la Religion. Trans. Robert Hurley. New York: Zone, 1989.

Sontag, Susan.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New York: Picador, 2003.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